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举三得打造海上“充电宝”!哈工程人将论文写在祖国海疆上

学术精进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7-18

哈工程两位科研一线教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到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上

大学至真,大工至善


近日,数学学院郑雄波副教授船舶学院周斌珍副教授先后在能源、机械等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三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巧妙利用防御“洪水猛兽”的防波堤,在防波消波同时进行波浪能利用,标志着哈工程在波浪能与防波堤结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这一技术的波浪能装置发电样机已在今年7月份进行海试,目前这个“海上充电宝”的运行状况良好。



哈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成员数学科学学院郑雄波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完成论文《垂荡式波浪能装置与防波堤相结合的水动力和能量转换性能分析》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能源转换与管理》影响因子7.181)上。


船舶工程学院周斌珍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完成论文《兼作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性能研究》《浮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双浮子混合系统的水动力性能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pplied Energy(《应用能源》,影响因子8.426)上。



波浪能是海洋能中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由于波浪能装置载体的体积一般非常庞大,建造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安全性,难于推进波浪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将防波堤替代成为波浪能装置的载体,我校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与浮式防波堤相结合的“海豚”垂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技术,在防浪消波制服“洪水猛兽”的同时进行波浪能利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装置安全性,为波浪能利用提出了一种经济可靠的解决途径,可谓“一举三得”



在潮流能领域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我校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在原团队负责人张亮教授带领下,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郑雄波加盟团队,2011年开始将研究方向拓展到波浪能领域,从理工结合的角度,对国际上鲜少研究的波浪能与防浪消波的融合方式、二者融合的耦合水动力性能及数值模拟方法、波浪能装置对防波堤消波性能的影响以及波浪能装置自身的能量转换性能变化规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未来,技术成果还有望应用于海水淡化、制氢制氮,解决岛屿居民的供电和生活用水问题。

哈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历年应用成果

 

2005年,作为国家“863”科技计划的40千瓦潮流能发电实验电站实用化项目,潮流能发电站在岱山县建成发电。这是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潮流能发电站。

 

2010年,我校与中海油首度联合建设我国第一个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标志着我校在“海洋开发”领域再度抢占先机。

 

2012年,我校承担研制的10kW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海明I”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座长期示范运行的座海底式水平轴潮流能独立发电系统,在水平轴潮流能发电研究领域取得的标志性突破,其在水动力学及其性能方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海上生明月”——由徐玉如院士亲笔题写

 

2013年,我校船舶工程学院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设计的“海能-I”号百千瓦级潮流能电站在浙江岱山县龟山水道成功运行。电站采用我校自主研发的总容量为300kW的双机组潮流能发电装置和漂浮式立轴水轮机潮流能发电技术,是我国首座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

“海能-I”

 

2014年,世界最大发电容量的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海能-III”号,我校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通过与参研单位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终于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电站系统,标志着我国潮流能发电技术向产业化开发再迈坚实一步。

“海能-III”

 

2019年,我校“海上智慧能源岛” 模型参展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央视报道称:这是个武功强大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平台,可以把风能、太阳能,波浪能、潮流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如同一个自发电的海上充电宝,创新性实现了海能海用。

基础学科与特色优势学科融合

哈工程如虎添翼、未来可期!

一起期待更多哈工程智造问世!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推荐阅读

1

央视锁定!哈工程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惊艳亮相!

2

重磅 | 哈工程张阿漫教授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3

喜讯 | 哈工程5位教授入选2019年“龙江学者支持计划”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霍萍

编辑 | 田浩哲 冯文宇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为哈工程智造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